说来有些讽刺,在俄乌冲突的早期,军事力量占据优势的俄罗斯在态势感知能力上却遭到了乌克兰压制,以至于部队根本打不出来像样的协同战术,前线和后方指挥中枢信息脱节,在乌克兰主力部队的反攻下损失惨重。但2023年4月过后,俄军的战斗风格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俄军掌握了战场信息优势,连续击退乌军春季攻势。
北约的新发现
(资料图)
北约在俄乌冲突中一直保持着高度参与,乌克兰能在冲突早期掌握态势感知优势就和北约超强的情报保障体系有着极大的关系。通过对俄罗斯对乌空袭的调查,北约意识到一个惊人的问题。俄罗斯的远程打击效率正在提高,俄军已经具备对乌克兰纵深高价值目标的打击能力。
要知道俄罗斯导弹的打击效果一直不尽人意,别看俄军导弹袭击的规模和频率都比较可观,但实际毁伤效果却非常一般。如果按照北约标准的BDA反馈,俄罗斯多数导弹都没能命中该命中的目标。这不仅限于较老的导弹型号,还包括伊斯坎德尔M甚至匕首等新式导弹在内。
北约认为俄罗斯导弹打击效果不佳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俄罗斯战场态势感知体系的缺失,一是无人机发展和应用的滞后。在中美这类军事大国都大规模应用察打一体大型无人机的时候,俄罗斯甚至不具备先进无人机的研制生产能力,其国产无人机水平不光显著低于中美欧,甚至不如土耳其和伊朗这样的第三世界国家。
二是俄罗斯并无可靠的卫星侦察/导航网络,比较了解苏俄太空计划的网友可能会疑惑,俄罗斯不是有自己的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吗?但实际上由于缺乏资金,格洛纳斯整个卫星网络并未真正建立起来,不管是军用还是民用,俄罗斯都十分依赖美国的GPS。
最直接的例子就是俄罗斯空天军多次曝出飞行员在执行任务时往往得自购一个GPS导航终端,可见战机内置的格洛纳斯系统完全无法达到实战要求。这也直接导致俄罗斯空天军无法有效投放极度依赖卫星导航的精确制导弹药。
俄军在精确打击手段上的快速进步让北约感到震惊。无独有偶,乌克兰空军发言人也表示,俄罗斯空天军动用卫星制导炸弹的频率正在上升,此前俄军战机投放的弹药几乎都是自由落体高阻航空炸弹,其中一些型号的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二战。
而且由于现代战机哪怕是苏25一类的亚音速攻击机,作战速度也比螺旋桨攻击机更快,投掷自由落体炸弹的精度相当不理想,俄罗斯飞行员只能降低高度和速度来打击目标,但这也让俄军飞机成为了乌克兰单兵防空导弹的完美猎物,有相当一部分俄军战机都是在低空低速状态下被击落的。
但自从改用卫星滑翔制导炸弹后,俄军战机可以在乌克兰防空导弹射程外从容投放弹药,这些炸弹的命中误差仅有几米,完全能够做到定点清除乌军目标。尤其在战线陷入僵持状态后,乌克兰因俄军制导炸弹打击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大,这也是为何乌克兰要求北约尽快提供F16战机的主要原因之一。
北斗助力俄军精确打击
毫无疑问,俄军战术的巨大变化说明俄罗斯获得了急需的高精度卫星导航定位服务,这多少有些耐人寻味。首先俄罗斯自己的格洛纳斯突然变好用是不可能的,因为格洛纳斯的问题是卫星数量的缺乏,俄罗斯至今没有多余卫星发射计划来解决这个问题。GPS也不太可能,美国在整个乌克兰境内都只开放了民用级别的GPS服务,俄军更是遭到了针对性的GPS信号屏蔽和干扰。
如此一来,真相便呼之欲出了,中俄于2022年9月签署了北斗和格洛纳斯系统的互联合作协议,俄罗斯很可能利用北斗卫星的服务弥补了格洛纳斯的不足,共享卫星定位信息。就连俄罗斯航天局也承认,中俄卫星定位系统的合作确实包含军事通信领域,也就是说俄军很可能通过北斗获得了军用级别的卫星导航服务。
北斗的导航精度早就被证实可以满足军事需求,解放军的多军种协同信息化作战体系,北斗系统的支持就是重要一环。不光解放军单兵均已配备北斗信息终端,空军更是早已利用北斗系统为精确打击弹药提供卫星制导服务,所以俄军理论上也具备相似能力。
中俄卫星导航系统的合作对于俄乌战场的影响是难以估量的,除了提升对乌军事打击的效率,也有利于中俄两军融入对方作战体系,进一步增强联合作战能力。在中俄抱团取暖的大环境下,这一点对于中俄双方都有着极大价值。
随着俄罗斯对于北斗系统的应用更加深入和熟练,俄军很可能在战争中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信息化作战体系,这不仅是乌克兰的噩梦同时也会让北约大为忌惮。俄乌冲突持续1年多,现眼的不仅是俄罗斯,西方所谓的高端装备和技术也在战场上屡受损失。俄罗斯的作战体系可能也会针对西方武器装备的作战特点进行调整,以获得一定的战术优势。
中国则可以利用俄乌战场获得难得的实战检验机会,北斗虽然已经实现全球组网,但在技术水平上和发展多年的GPS还是有一定的差距。通过吸取战争中的经验,北斗的升级更新将更突显实战化和可靠性,从而在未来某一天对GPS实现弯道超车。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