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生活 >

没有上过战场的汉武帝,能否和刘秀、朱元璋一起被称为军事家皇帝

2023-07-27 18:15:05 来源:腾讯网

没有上过战场的汉武帝,能否和刘秀、朱元璋一起被称为军事家皇帝

全文共2930字 | 阅读需8分钟

NO.2040 - 汉武帝军事才能


(相关资料图)

作者:朱可夫 / 编辑:冷小军

大汉帝国,因为汉武大帝的存在,而永存于史册。

根据相关资料统计,汉武帝刘彻登基后,一改往日汉朝的防御性国防政策,对周边民族和国家展开了28场征伐战争。经过激战,汉武帝领导的汉军歼灭了南越、闽越、东越和朝鲜等国,打败了车师、楼兰、西羌、西南夷和大宛等国,成功控制西域。刘彻时期发动的一系列战争“所辟疆土,视高、惠、文、景时几至一倍”,让中国受益千年。

那么,没有上过战场的刘彻,能否和刘秀、朱元璋、刘邦等皇帝一起,被称为“军事家皇帝”呢?

汉武帝

要想称为军事家,就得符合一定的条件。根据词条解释,军事家指的是对军事活动实施正确的领导,或者是擅长领导军事行动实施的人。军事家要长期研究战略、战术、兵法和制度、武器装备,在某一关键领域或者多个领域有重大突破,并在战场上得到运用。

按照这个词条的解释,刘彻是符合军事家的范畴的。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汉武帝亲自推进了中国骑兵划时代的重大改革,具有划时代意义。

1.引入优质马种,汉武帝时期,全面提升马种的品质。当时,汉朝人认为来自乌孙的天马和大宛的马品质不错。为了获取世界顶级的马匹资源,汉武帝不惜成本,将细君公主嫁到了乌孙,还对大宛发动一次大规模的远征行动。

2.推动军制改革,为汉军骑兵保留优质的兵员。当时,汉武帝登基之前,西汉的军事制度和秦朝比较接近,士兵服兵役两年,2年后就离开部队了。

这种短期的兵役制度如果是在和平时期,倒还有用。但汉武帝时期是中国大一统帝国第一次对外征伐时期,光2年的兵役制度是难以留住有战斗力的优质兵员。这该怎么办呢?

汉军骑兵

汉武帝设置了一个名叫“期门”的机构,开始了军制改革。由于天水等地的兵员身体素质不错,汉武帝就把陇西郡和北地郡等地身体不错的“良家子”士兵编入“期门”,刚开始作为自己的贴身护卫。但随着汉武帝对外大规模征伐的开始,这些编入“期门”的士兵就成为汉军对外征伐的主力。

在训练上,汉武帝对“期门”骑兵的训练比普通的义务兵严格很多。“期门”训练,不仅有战术训练,还有系统的野外生存、长途追击、辨别方向等科目的训练,而义务兵的训练,包含队列、基本战术就行。普通义务兵只需要呆2年就退役,但期门的士兵得长期服役,这就确保了汉武帝的手中有一支能长期使用对外征战的骑兵部队。

除了设置期门这个机构,汉武帝时期还有一个叫做“羽林军”的机构。羽林军这一机构刚开始是负责皇宫警卫,后来收留了很多在抗击匈奴战争中壮烈牺牲的烈士的遗孤。这些烈士子弟在训练中非常刻苦,成为了汉军职业化骑兵军官成长的摇篮。

“期门”和“羽林”相当于培养“军事种子”的“黄埔军校”,汉武帝设置“期门”和“羽林”的意义和后面孙中山设置黄埔军校的意义完全相同。“期门”和“羽林”带给汉军优秀的种子精英,从而让汉军骑兵焕然一新。而黄埔军校则重新塑造了一支颇具战斗力的近代化军队,在日后的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

西汉军人

第二,对匈战争中精彩的大战略,呈现出汉武帝敏锐的战略眼光。

霍去病、卫青等人是绝顶的战术家,他们的骑兵闪击战术在中国军事发展史上留下了非常精彩的一笔。汉武帝作为帝国的最高掌舵人,其战略眼光在整个汉朝的对匈战争中表现得非常精彩。

这一战略眼光体现在,拉拢和打击相结合,断匈奴的左臂和右臂,进而达到打击匈奴的结合。

卫青

汉武帝的战略眼光具体有以下几个点:

1.汉军必须转守为攻,以主动进攻的作战来削弱匈奴的有生力量。

2.汉军在东北和西北方向开疆拓土,控制今天的东北三省和西域地区,达到在东北和西北方向包围匈奴的结果。

这样一来,汉军就能在东北(消灭朝鲜)、西北(控制西域)和正北(对匈奴作战主力方向)三大战略方向构成对匈奴的包围圈。

汉匈战争

3.打败闽越、西南夷、南越等国家,确保打击匈奴的战略后方的稳定安全。

4.在政治上派出张骞出使西域,联合可以团结的西域国家,同汉朝一起打击匈奴。

这样一来,汉武帝将进攻西南夷和南越等国、进攻西域和朝鲜等军事行动放在了对匈作战这一大战略的框架下进行。汉武帝敏锐到位的战略眼光由此可见一斑。

在具体的军事行动中,我们可以按照《史记》《汉书》的记载缕出一条时间线,通过这个时间线,就能证明,汉武帝对匈战争独到的大战略眼光。

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35年,汉军进攻闽越,最终打败闽越,南越被迫向汉朝遣子入侍谢恩。

公元前129年到公元前119年,汉军和匈奴爆发了一系列大小战役。刚开始,汉军采防御和反攻相结合的战术,逐渐摸清楚匈奴的真实实力。等到汉军骑兵逐渐强大后,汉军放开手主动进攻,打响了带有三大战役色彩的对匈作战三大战役——漠南之战、河西之战和漠北之战。汉军在漠南、甘肃河西走廊和漠北等方向连续出动,战斗的规模越来越大。

漠南之战,汉军在蒙古沙漠以南地区连续打击匈奴有生力量。河西之战,霍去病指挥汉军在河西走廊展开军事行动,两次连续重创匈奴。等到漠北大战,汉军已经是深入匈奴腹地战斗,斩杀匈奴9万多人,打击了匈奴的战略兵团,漠南再无匈奴王庭。

霍去病

汉军的作战越打越远,战役规模越来越大,匈奴不敢说被彻底打服,但至少说匈奴已经被汉军给打怕了。漠北战役结束后,汉军在汉武帝的指挥下暂停对匈奴的进攻,因为漠北之战标志着匈奴部队的主力遭到重创,汉军的作战转入对匈奴左右两翼的进攻。

公元前109年,汉军水陆并进进攻朝鲜,经过连续战斗,汉军拿下了朝鲜,在东面完成对匈奴的包围。

公元前108年,汉军进攻车师、楼兰等国取得大胜,初步控制了西域。公元前104年,汉军打败了大宛国,加深对西域的控制。公元前89年,汉军打败车师,迫使车师向汉朝称臣,进一步增强对西域的掌控。

这样一来,汉朝在东线和西线全面完成对匈奴的包围。

即便汉朝后期和匈奴的作战出现了一些不尽如意的情况,但汉军在东线朝鲜方向、中原对匈奴主要作战方向和西域方向对匈奴构成的“三线包围”战略态势已经形成了。

在内地,公元前119年漠北大战结束后,汉军在公元前111年拿下了南越,在公元前109年拿下了西南夷,公元前105年拿下了昆明,借着对匈作战的大战略一举稳定内地后方地区。

而且,张骞在此期间两次出使西域,最终联合乌孙国和汉朝实现友好往来,有利于汉朝的对匈统一战线。

张骞出使西域

当年战国争雄为合纵连横。汉武帝在对匈作战中也是合纵连横,通过一系列大战略的行动包围匈奴,从而彻底扭转了汉匈之间的基本态势,实现汉朝对匈奴战略对比的重大转折。

第三,汉武帝大胆迎合汉军的战术改革,举贤不避亲,大胆提拔霍去病等一批年轻将领,让汉军骑兵闪击战术在汉军内部全面铺开,引领中国骑兵战术的改革。这是汉武帝为中国骑兵战术发展做出的划时代重大贡献,为后面的骑兵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