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义网北海7月25日电(记者何慧敏)为了“发偏财”,他们不惜铤而走险走上贩毒之路,竟然在一无名海岛养鸡场上,妄图建立自己的“毒品王国”……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检察院办理了一起非法生产制毒物品案,犯罪分子用各种掩饰伪装的制毒工厂终究被彻底捣毁。
想发偏财不走正道,妄想成为“绝命毒师”
1980年出生的崔某和1977年出生的张某,均是合浦县本地人。因无一技之长,觉得正当职业又苦又累,二人便想找个来钱快的活儿。2019年5月的一天,崔某和张某等四人在一起喝茶聊天时,听闻张某之前在“道上有关系”,四人一拍即合,决定制做“K粉”赚钱。“K粉”主要成分为“氯胺酮”,被列为第一类精神药品管控,长期滥用会产生幻觉,并引起脑部永久伤害。
(资料图片)
说干就干,崔某马上联系陆某。经其介绍,几人一起出资到河南、广西南宁等地购买了化工原料及试管、漏斗等制毒工具,一切准备就绪后,开始在合浦县的公馆镇、曲樟乡等乡村隐蔽的农居里面制造毒品“K粉”。因制毒时发出的味道非常臭,怕被人发现,他们又将制造出的半成品秘密转移到县城张某独自居住的一个套间中。2019年7月,经过多次尝试,崔某和张某等人成功制造出疑似毒品氯胺酮。7月22日,正当崔某和张某等人在县城某酒店聚餐时,被北海禁毒支队一举抓获。
经合浦县检察院依法审查起诉,2020年9月,因非法制造毒品罪,崔某、张某分别被合浦县法院判处一年九个月、二年不等的有期徒刑并被判处罚金。
然而,这次刑罚并没有让这对“绝命毒师”罢手。
无名海岛上伪装养鸡 重操旧业开工蒸“油”
2021年3月、6月,崔某、张某先后刑满获释。8月底的一天,出狱不到半年的崔某打电话给夏某,商量一起制作“邻酮”。“邻酮”的全称是邻氯苯基环戊酮,犯罪分子称之为“油”,是制造毒品氯胺酮(俗称“K粉”)的前提原料,属于第一类易制毒化学品。其主要用途是制造羟亚胺后,进一步加工提炼成氯胺酮。
屡教不改的两人决定重操旧业。2021年,崔某让夏某出资购买制毒的化工原料及制毒工具,并承诺制造出“邻酮”后,除了归还其本金外,还会分给他25%的利润分成。见有利可图,夏某遂将自己名下的小汽车抵押,获得资金7万元。9月初,崔某和夏某到南宁购买了化工原料及制毒工具,将其藏在合浦县某仓库。这次崔某纠集了夏某、张某、李某等人,并做了分工:崔某负责组织统筹,夏某负责出资,张某负责制毒,李某负责运输原材料,还有两人负责看场地打下手。“邻酮”制作出来后,销售给一个广东人。
原料及工具已准备好,分工也已明确,但他们始终找不到隐密又安全的制毒场所。2021年9月,李某提出,其女朋友的父亲陈某在广西浦北某镇上承包有一个果园。该果园在一个无人岛上,四周都是水。平时,除陈某乘船上岛给果树喷药、摘果外,无其他人员出入,“是个隐秘的好地方,可在岛上制毒。”9月底,崔某、张某经多次考察,与在岛上经营果园的陈某商定,以6000元的租金租下整个小岛,用于养斗鸡。之后,夏某出资、陈某负责拉好电线。崔某、张某将此前藏匿的化工原料及制毒工具转移到该无人岛,搭建了简易厂房。制毒工厂自此开始开工生产制毒物品“邻酮”。
养鸡场“臭气熏天”暴露秘密 制毒工厂终被捣毁
2021年10月18日起,崔某、夏某、张某、李某等人在无名岛上日夜开工制毒。蒸“油”散发出浓烈刺激的酸臭气味,让他们不得不戴上防毒面罩。当陈某偶尔上岛摘果或者喷药闻到酸臭味时,他们就说这些药是给斗鸡涂在脸上训练斗鸡用的搪塞过去。这个制毒团伙,以4天一批的速度,疯狂蒸“油”。频繁上岛出入的外来人员,浓烈刺激的酸臭气味,引起了当地居民和公安机关的注意。
11月19日,合浦县公安局禁毒大队召开分析研判会,合浦检察院指派检察官提前介入,与公安机关一起讨论案情,研究收网事项。经分析研判,公安机关认为抓捕时机成熟。11月24日,公安机关开始收网抓捕,一举抓获犯罪嫌疑人6人。收网当天,检察官提前介入案发现场引导侦查取证,见证抓捕过程。经清点并鉴定,不到40天时间,这个制毒团伙成功制造出“邻酮”(俗称“油”)133千克。收网两天后,检察官提前介入汇集证据收集情况,研究具体的罪名定性及进一步引导侦查,有针对性地提出侦查建议。
经合浦县检察院依法提起公诉,2023年1月,法院一审以非法生产制毒物品罪,判处崔某有期徒刑八年二个月,并处罚金5万元;判处张某有期徒刑七年六个月,并处罚金4万元;判处夏某和李某有期徒刑七年五个月,并处罚金5万元;其余2 人也分别被判处四年三个月、三年六个月不等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崔某等三人认罪不认罚,提出上诉。近日,北海市中级法院二审裁定维持原判,目前已生效。
[责任编辑:杨晓]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