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生活 >

榜样的力量 李润田:春风化雨润心田

2019-12-17 14:52:15 来源:大河报

不经意间一回头,看到94岁的老先生竟然还站在门口目送着我,一股暖意涌上了心头。

1953年到河南大学地理系任教,1982年担任河南大学校长,这些年里,该有多少师生像我一样被他关切的目光温暖过啊!

1925年生于辽宁农村一个贫苦家庭的李润田,6岁那年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小小年纪就沦为“亡国奴”。不幸的童年遭遇坚定了他发奋学习、报效祖国的信念,也培养了他自强不息、仁厚宽和的性格。

对己高度自律,终于站在学术巅峰,后学视其为榜样;对人温和谦逊,时时让人如沐春风,为人治学皆楷模。他是河大的骄傲。

1953年7月13日,几天的辗转跋涉后,李润田终于踏上了河南这块热土,此后的60多年,一个东北人掏心掏肺地把河大、把河南当成了自己的家。哪里需要,他就到哪里。需要他干什么,他就干什么。

初入河大地理系,他主要从事地质学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后来,根据学院专业建设所需,他毫不犹豫地转向相对陌生的经济地理方向。兢兢业业、勤勤勉勉,他始终走在学术前沿,在很多方面都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成为学界公认的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倡导者和奠基者。

上世纪50年代,他在全国首创小区域地理研究,组织出版《嵖岈山人民公社地理》,该书被作为中国地理学界的代表成果在第21届国际地理大会上展出;主持编写的《河南人口、资源、环境丛书》,是国内开展省区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开山之作……瞄准社会所需做研究,他愿意做那个辛苦开路的人。

2009年,李润田荣膺国内地理学界最高荣誉——中国地理杰出成就奖。这座奖杯和他在师生中的口碑一样,是对他日日夜夜呕心沥血的回报。

1982年2月,李润田受命执掌校务,当时的河大百废待兴。一副重担压在肩上,他一挑就是近十年,成为河大历史上任职时间最长的校长。

上世纪中叶以来,河南大学这棵参天大树折枝成林,为新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她自己,却由河南大学逐步变成了河南师范学院、开封师范学院。

“历史如此悠久,底蕴如此深厚,而今只培养师资路子太窄,也满足不了改革开放对高级人才的迫切需求。恢复河大校名,有助于学校发展,有利于河南教育!”上任伊始,他面对的就是师生们殷殷期盼的恢复河大校名这个大难题。终于,在省里的大力支持和李润田等有识之士的努力争取下,1984年5月河大校名终于恢复,全校上下为之沸腾。

恢复校名不容易,推进综合性大学硬件、软件的各项建设更难。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为了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他外引内育一起抓,一边不惜一切代价从校外引进了张金、朱自强、唐嘉弘等知名教授,一边加紧在校内培养学科带头人,使关爱和、李小建、宋纯鹏等后起之秀迅速成长。大家感叹,正是老校长的远见卓识,为河大优势学科乃至整体发展打下了牢固的人才根基。

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他集中财力物力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十余年时间45幢楼房拔地而起,建筑面积是1978年以前学校整个建筑面积的两倍;恢复了一些老专业,增设了一大批社会急需的短缺专业和应用专业;首次打开国际交流渠道,率河南大学友好代表团访问美国高校,开辟了河大与被访问大学间互派访问学者和学术交流的渠道……披荆斩棘,开拓奋进,河大的各项事业蓬蓬勃勃。

1991年8月,李润田从校长岗位上退了下来。闲暇时,他经常在校园里转转看看,和蔼地和师生们谈心聊天,目光里满是关切和幸福。是啊,一辈子的汗水洒在了这里,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他都有割舍不掉的感情啊!

卸下重担的他,又可以静下心来走进他的地理世界了。每天,看看书,查查资料,他的生活安详、充实。“只能看一点报纸、杂志,系统的大部头的书看不了了,唉……”一声轻轻的叹息,那是满心的留恋和不舍。(史晓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