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生活 >

孩子不愿跟家长沟通 如何帮助孩子度过青春叛逆期?

2021-03-25 15:31:11 来源:可馨育儿 网易号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邻居家的孩子王同学开始和父母吵架。

在我的印象中,王同学一直是个乖巧可爱懂礼貌的孩子。有一天我询问她吵架的原因,她对我说,在早些年的时候她很喜欢和父母聊一些她遇见的事,但是得不到预期中的回应,父母总是能揪住整个事情中鸡毛蒜皮的小细节,然后开始“教导式”对话;后来就有拌嘴,妈妈说了她几句,小王一开始还会辩驳两句,最后不欢而散;时间长了之后,她也不再主动挑起话题。最后从原来的有话就说变成了如今的无话可说。

这次吵架的原因就是母亲埋怨她不愿意和自己沟通,整天对父母绷着脸。王同学也无可奈何,很想解释,但是她也非常清楚一点:解释的最后就是争吵。

出现这种情况,到底是谁的问题呢?是孩子不懂得体恤父母,不知道父母为他们操劳吗?还是由于这个社会发展太快,老一辈和年轻人有了代沟,彼此不了解?

或许这些都是原因的一部分,但是与各位家长也有很大的关系。

家长要以身作则,要给孩子做个好榜样,孩子最好的老师就是父母。孩子们的学习能力很强大,家长们可以回忆一下对于自己父母的态度。面对老人的叮嘱是否会不耐烦的回应,面对老人提出的一些想法会不会冲他们生气觉得老人什么都不懂。扪心自问,我们这样对待老人,老人会不会觉得难过。

人都是所谓的社会里的动物,具有强大的模仿能力,你对老人和别人是什么样的态度,就是孩子会怎样对待你的态度。

《论语-颜渊篇第十二章》提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你想要别人怎么对待你,那就请先用你想要的态度对待别人。

多关心孩子成长,还有帮助孩子度过青春叛逆期。

关心比不关心要好,总要让孩子知道父母是在乎自己,爱自己的。关心也并不等于指手画脚,或许可以给孩子一片自由的天空让孩子自己创造。

如果真的有叛逆期,我想这段时期应该是父母和孩子双方都不互相了解最严重的时期。孩子不懂得父母对自己的苦心,父母不懂得孩子的想法。或许可以慢慢来,如果想让孩子喜欢自己,那就要用孩子喜欢的方式来对待他们。

“父兮养我,母兮鞠我。”

父母是将孩子生育下来并且要养育孩子的人,有一个爱自己的父亲,孩子就会觉得自信,觉得自己背后总有依靠;有一个爱自己的母亲,就会善良,并且自尊自爱。

沟通是从心开始,不是从成绩或考名牌大学开始。

家长用爱和信心浇灌孩子,就会有一个有爱心有信心的孩子来回报你。望子成龙可以理解,但是不一定正确。

不要太功利化,把孩子禁锢在一个框中,为了自己的名声好听去让孩子照着你的话去做,去拼命地学。原本对孩子变得更好的殷切期望,现在却成了孩子背上最沉重的负担。这样真的好吗?

最怕的就是还没有赢在起跑线上,就已经累倒在起跑线上了。

很多家长没有别的话题,也是导致和孩子无法沟通的主要原因。

接触才会发现美,接触才会有话题,这是事实。但是面对当前的情况,我也想说,真正的内心的亲近并不等于交流的多。

或许心有灵犀的感应或许是不言而喻的默契,孩子与父母之间沉默也不尴尬,就算日常只有简单平淡的对话,也并不会让彼此的心产生隔阂,让彼此心与心的距离变远。

孩子本身就是独立的个体,拥有自己的思考和思维。或许这也是不再交流的原因之一。

父母询问“为什么孩子不想和父母交流了”这样的问题,本身就体现出父母的焦虑。为什么会焦虑?或许是认为孩子没有朝着自己设计好的路线前进,也或许是觉得自己和孩子的心不近了。

孩子并不是父母的附加品,也不是父母进行炫耀的道具,也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私心的工具。

这里我想说,在孩子很小很小的时候,没有父母对孩子说:“为什么你不和爸爸妈妈说说话?”但是你可能说过这样的话:“你能不能先不要和爸爸妈妈说话,爸爸妈妈还有别的重要的事情要忙。你先自己去玩。”

孩子很小的时候,整个世界就这么大,家里,爸爸,妈妈,楼下的伙伴,箱子里的玩具。对待爸爸妈妈是简单的赤诚的毫无保留的,有一箩筐的话想要给爸爸妈妈说。

但是长大之后整个世界就不止父母了,有朋友,有网络,有游戏,或许比父母善解人意的多了。孩子向父母传达信息,得到的反馈却让自己不那么开心,就像是头碰上了南墙,十有八九就不会再接二连三的尝试,而是会找别的出路了。

小的隐患总会埋在那里最后一个个爆发出来。不要让小的错误变成难以弥补的伤害。所以孩子童年的时间很短很短,在这有限的时间里,我们能做的也只是陪伴。

从现在起,可以试着让自己的胸襟开阔起来,试着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孩子,理解孩子,去用积极的正向的态度回应孩子,用鼓励的方式对待孩子,让孩子自信成长,让孩子敢于坦诚交流。

用自己的思维去否定孩子的思维,无异于扼杀一株灿烂的幼苗。给予一些时间,给予一些陪伴和爱,或许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或许在某些时刻,孩子想要敲响房门,张开嘴和爸爸妈妈说些什么。但是最后想了想之前几次的结局,还是把一肚子话收了回去,默默离开,进入了自己的房间。

有些人靠一生来弥补童年的缺憾;有些人却用童年来温暖自己的余生。

如果孩子不愿意和父母交流,不如先自我反省,改正自己,改变自己。